内分泌医生:高血脂不想并发症,3种食物要少吃,再爱也要少吃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高了,会加速血管内壁的脂质沉积,时间久了,形成斑块,血管变窄变硬,动脉粥样硬化就这么开始。肝脏里的甘油三酯一旦多了,就会堆成脂肪肝,严重时甚至会发展成脂肪性肝炎,乃至肝硬化。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高了,会加速血管内壁的脂质沉积,时间久了,形成斑块,血管变窄变硬,动脉粥样硬化就这么开始。肝脏里的甘油三酯一旦多了,就会堆成脂肪肝,严重时甚至会发展成脂肪性肝炎,乃至肝硬化。
在乳腺癌的治疗领域,HR阳性/HER2阴性的晚期乳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三分之二。虽然过去几十年里内分泌治疗为这类患者提供了长期获益,被视为治疗的基石,但随着疾病进展,耐药问题逐渐显现。大约四成患者在接受一线内分泌治疗后会出现耐药,这使得中位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亚型,约占所有乳腺癌的70%[1],但这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仍面临着疾病进展的挑战。卵巢功能抑制(OFS)联合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或芳香化酶抑制剂(AI)已成为标准治疗方
前列腺癌作为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内分泌治疗(ADT,雄激素剥夺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这种治疗通过降低体内雄激素水平或阻断雄激素作用,抑制癌细胞生长。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常面临一些副作用,如潮热、乳房胀痛、脸部浮肿等,影响生活质量。下面我们来系统梳理一下
简单来说,规定5年的内分泌治疗,不是医生随便决定的,而是经过全世界大量长期临床研究证实、能最大程度降低乳腺癌复发风险的最佳时间长度。下面我为您分解一下其中的逻辑:
秋季的凉意不仅带来舒适,也给糖尿病患者带来血糖管理的新考验。干燥气候、贴秋膘的饮食习俗、活动量的变化,都可能成为血糖波动的诱因,做好秋季防护,对糖友控糖至关重要。
在HR+/HER2-乳腺癌治疗中,内分泌治疗耐药是患者治疗中面临的重要挑战。在日前举行的第八届肿瘤精准诊疗暨第十一届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大会(2025 COMB)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频教授介绍了“HR+晚期内分泌治疗失败后的选择”,就当前内分泌治疗耐药乳腺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对多个器官系统造成损害,尤其容易引发视网膜病变、肾功能异常、神经病变和心脑血管事件等慢性并发症。
深蓝星空中金色祥云流动,象征医学智慧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交融。2025年8月17日,由医学界主办、甘肃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承办的“新视界-内分泌前沿诊疗技术交流会议”将于云端盛大启幕。本次会议汇聚内分泌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以“破局临床痛点,引领精准诊疗”为核心,深度解
第15届北京大学消化肿瘤论坛暨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CGOG)年会从2025年6月10日持续至15日,全面开启消化肿瘤领域学术盛宴。6月14日下午,会议进入第5天学术日程。本场会议聚焦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焦点议题,举行了一场兼具广度与深度的学术分享会,吸引众
“内心共鸣”—内分泌代谢与心血管疾病诊治新进展系列讲座,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分泌中心主办,自2025年7月3日起,每周四举办,共26期。 系列讲座将 聚焦内分泌代谢与心血管疾病交叉领域前沿,围绕糖尿病、肥胖、甲状腺、垂体肾上腺等疾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聚焦
乳腺癌患者中约80%为雌激素受体阳性(ER+)。对于绝经后的ER+早期乳腺癌患者,完成5年标准辅助内分泌治疗(他莫昔芬或芳香化酶抑制剂)可将10年乳腺癌复发风险降低40%~50%,死亡率降低30%~40%。
由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内分泌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糖尿病研究中心、北京医学会联合协办的“第十六届协和临床内分泌代谢论坛(PUMCH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临床 论坛 内分泌 内分泌代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2025-08-11 19:27 16
人体是一个高度复杂且精密的系统,其正常功能的维持依赖于多个调控机制的协同作用。其中,神经内分泌体系在维持内环境稳定、调节生理功能及适应外界变化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本文目的是帮助大家正确认识自己体内的这个重要体系。
2025年6月18日,科睿唯安发布了2024-2025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简称JCR™),揭晓了各期刊影响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JIF™)的最新情况,提供全球顶尖学术期刊的全面评
皮肤褶皱处发黑,甚至出现黑线,可能是黑棘皮症,多数情况下是内分泌出了问题。黑棘皮症表现为颈部、腋窝、腘窝等皮肤皱褶处出现黑色素沉着和皮肤增厚,黑棘皮症是典型的“胰岛素抵抗”的皮损表现,一旦发生胰岛素抵抗,说明内分泌已经慢慢开始紊乱。
在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的治疗策略中,内分泌治疗占据核心地位,并已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存率。然而,在临床实践中,部分患者对内分泌治疗产生耐药性,这成为制约疗效进一步提高的重要瓶颈。在前期的文章里,我们探讨了导致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两条主要途径——PAM和
这些看似各异的健康困扰,背后可能隐藏着同一个“内分泌指挥官”——甲状腺。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到银发长者,甲状腺激素如同身体的“代谢引擎”,一旦失衡,便会引发全身连锁反应。破解着甲状腺功能亢进、减退、结节等疾病的密码。为此,北京北苑中医院内分泌科特别开设了两个特
蝉鸣半夏之际,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5月30日至6月3日在芝加哥盛大召开。作为全球肿瘤学领域的顶级盛会,ASCO年会汇聚了世界各地的肿瘤学专家、医生和研究人员,共同探讨肿瘤治疗领域的最前沿进展。在乳腺癌领域,备受关注的DESTINY-Br
其中有一位姐妹提到,自己是三阳性乳腺癌,目前正在接受化疗和“肚皮针”治疗,想知道后续该选择哪种内分泌药物更合适。正好最近在2025年美国ASCO大会上公布了相关研究的最新数据,互助君就借这个机会,和大家聊唠一下这个话题。